专家表示,秋天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孩子的穿衣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循序渐进。秋季穿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过多出汗。
专家指出,许多家长不知道该怎样给孩子穿衣,天气稍微凉一些,就急着给孩子左三层右三层地加衣,有些家长则是以自己的冷暖为准绳,自己觉得冷了,就赶快给孩子加衣。殊不知孩子不像大人,他是多动的,一旦活动,就会出汗,反而会把内衣弄湿弄潮,而冷风一吹,就可能受凉感冒。此外婴幼儿有生理性出汗,许多家长却忽视孩子正常出汗,一旦加衣服过多,就会湿透衣服。
专家表示,秋天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孩子的穿衣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循序渐进。秋季穿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过多出汗。适当地冻一冻,不仅可以让孩子逐渐适应凉爽的天气,增强耐寒的能力,也可以为冬季防寒做准备。
专家提醒,对孩子的穿衣应尽量以孩子的情况为主,比如好动的孩子,可以少穿些。由于早晚温差大,可以早上披一件外套,到了学校就可以脱下,中午天热要少穿些。衣服要宽松,便于孩子活动。
此外,为增强孩子的耐寒能力,早晚洗脸时,可以用冷水,提高呼吸道的耐寒能力。洗澡时,水尽量以温水为主,不要太热,也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被子不要太厚。但“秋冻”不是一味地冻,而是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决定,特别是一些孩子平时抵抗力弱,调节能力较差,则要区别对待。
温暖的灯光中,和孩子躺在床上,如果这时让你挑选一个故事哄着孩子慢慢睡着,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不是《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等人们已经非常熟知的经典童话?这些过于熟悉以至于让我们不假思索地拿来给孩子讲的童话,最近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质疑,认为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它们不仅无助于入睡,反而可能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首先这些故事是不利于孩子入睡的。”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提醒家长,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催眠。最好的催眠故事应该是与现实无直接关系的,带着强烈想象成分且适合宝宝理解能力的,比如讲述与动植物密切相关、游戏色彩与想象成分极为浓厚的故事,让宝宝觉得好听、好玩、符合他们的口味,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给他们一定的人生道理。
其次,“灰姑娘为什么要受那么多苦才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冻死”,这些与社会伦理有关、揭示某种人生残酷性的东西,5岁以下的孩子永远都不会理解。孩子在5岁前,也就是“前儿童期”接受暗示的能力非常强,但又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将残酷甚至恐怖的东西强加在他们不理解的心灵上,很可能造成心理阴影。等孩子上学后,再给他们讲比较合适。
与《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相比,王国荣认为,《唐老鸭和米老鼠》、《猫和老鼠》等动画故事可能更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这些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善恶、好坏、敌友之分,每个动物都有它调皮又可爱的一面。此外,他最鼓励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家长自己改编或创作故事讲给他们听。比如《龟兔赛跑》可以讲第一次乌龟赢了,第二次兔子吸取教训反败为胜。如果孩子勇敢、活泼好动,可以编一些诸如非洲大草原软弱的角马战胜狮王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弱者可以变强的道理,这样的故事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想象力。王国荣最后提醒,给孩子讲故事有个关键的原则:不要老讲自己想说的,而要讲孩子爱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