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管如何的看护都无法避免受到一些意外,摔倒、擦伤、碰伤、刮伤,误吞异物甚至是农药等,这时候妈妈们不要过于惊慌无措,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宝宝提供正确的急救措施才是当务之急。
一、呼吸道异物
宝宝在吃花生米、瓜子,或将异物含在嘴里玩耍时,突然出现呛咳、气急、表等情况,可能预示这些食物或异物进入气管,应急送医院抢救。有时情况非常紧急,窒息若不及时解除,宝宝可能在几分钟内丧失生命。因此,一旦发生呼吸道异物,应立即加以清除。
急救
(1)倒垂击背法:可左手提起宝宝的双脚,使呈倒立状态,然后用右手掌用力在宝宝背部拍打数下,使异物松动脱落吐出。对于较大些的宝宝,抢救者一膝跪地,另一膝屈曲成90度,然后使宝宝身体前倾,胸部靠在屈曲的膝上,再用手掌在两肩胛骨之间用力连击数下,迫使堵塞物松脱吐出。
(2)指抠咽喉法:异物停留在咽喉部,可用此法抠出。
二、烧烫伤
妈妈在烫奶瓶,很多宝宝都发生过被烫伤的事情。普通的家庭烫伤(ⅠⅡ度烫伤),如果冰箱里备有一支复方金花油那就再好不过,烫到后马上拿出来擦,半小时就止痛了,水泡都不会起。此外、京万红、完美芦荟胶也是可以作为烫伤急救的用品,但效果不如前者。如果家庭药箱里什么都没有,需及时就医,不宜自行用蜂蜜、牙膏等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三、鼻血
宝宝在跑动、玩耍时很容易摔倒,碰伤鼻子而引起流血;此外,干燥的空气很容易造成宝宝鼻腔内水分缺乏,引起宝宝流鼻血。
急救
按压鼻翼:宝宝鼻子出血时,妈妈要用食指与拇指的第二指节仅仅的按压住宝宝的双侧鼻翼,因为宝宝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压迫宝宝鼻子的双侧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敷:妈妈在采用按压宝宝鼻翼为宝宝止血过程中,可以将毛巾透湿、拧干后敷在宝宝的额头,帮助宝宝止血。
护理
检查: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妈妈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再次出血。
控制活动:宝宝鼻子出血后要控制活动,避免宝宝鼻子受到碰伤而再次出现流血症状。
预防
涂油:在干燥的季节可以通过油预防宝宝鼻子出血。妈妈可以在宝宝鼻腔干燥时用甘油、橄榄油、茶油、复方金花油等滴鼻,或者是用干净的棉团蘸水擦拭鼻腔。
饮食控制:冬末春初,妈妈切忌给宝宝多吃炸煎、肥腻的食品;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准备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并且要注意及时补充宝宝身体内的水分,适量服用维生素。
预防疾病:妈妈平时需要注意预防宝宝患扁桃体炎、肺炎、感冒等传染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宝宝鼻黏膜的血管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引发出血。
温馨提示
● 莫名出血
如果宝宝经常莫名其妙出现鼻出血症状时,妈妈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很多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都会引起宝宝鼻出血,因此妈妈需要格外注意。
四、扭伤、摔伤淤肿
24小时内先冷敷或冰敷,以利于血管收缩,减轻出血,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24小时后每日可热敷,以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治疗方面,儿童不宜内服活血散瘀药物,推荐外用云南白药酊、广西黄药活络酒,而后者效果更佳,对于促进微循环,消肿止痛效果很好,新的扭伤一个礼拜以内就可以彻底痊愈。
五、猫狗咬伤
冲洗伤口要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冲洗前应先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如果伤处在四肢,应在伤口上方结扎止血带,然后用大量的清水(10000毫升以上)或盐开水清洗伤口。
只要表皮有破损,都必须及时注射疫苗。注射疫苗后,宝宝必须及时补充营养,不可剧烈活动大量出汗,否则会造成体虚,影响体质。
六、流血创伤
急救
物理止血:用干净纱布按压伤口止血。不可用卷纸。
药物止血:如果家庭备有云南白药、珍珠生肌散,可马上外敷,止血消炎促进愈合。
宝宝流血止住后,妈妈要用干净的纱布放在宝宝伤口上包紧,这样可以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侵蚀伤口或再次出血。如果伤口开裂大于1cm,需到医院进行缝合术。
消毒:妈妈可以每日在宝宝伤口处用碘伏或双氧水等擦拭,杀灭伤口处的各种病菌,防止宝宝伤口感染。不建议用红贡水、龙胆紫等擦拭伤口,一则会影响伤口情况的判断,二则会造成色素沉淀。
七、药物、食物中毒
宝宝误服毒物如老鼠药、杀虫剂、农药,或过量药物时,或食物中毒,如吃了毒蘑菇、霉变甘蔗、发芽的土豆等,均可能发生中毒。
急救
一旦发现误食了可疑会中毒的毒物或食物,在送医院之前家长可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滞留的胃内的毒物尽快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