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参与社会活动 大自然是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使孩子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美感,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团结友爱,宽厚处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前途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田野、山川、花鸟、虫鱼、名胜、古迹,无所不包。对孩子被大自然诱发的好奇心,家长要倍加爱护,鼓励他思考和发问,尽力解答他们问题,引导他观察探索。家长要自觉防止不耐烦的敷衍行为.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喜欢趴在地上看小蚂蚁搬食物,家长可以鼓励他仔细观察,看它们怎样分工合作?又怎样把食物运进蚁穴2这里要求家长有丰富的自然常识,对大自然有兴趣,并且要有耐心。
2.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学习的门户,一个事事不专心致志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要遵循孩子发展的特点。对年幼的孩子,要多让他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看有趣的画书,听引人入胜的故事,发展他的无意注意。随着孩于年龄增长,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活动,如下棋、画画等,锻炼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要求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疲劳。一般情况下,三岁孩子对一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可持续3—5分钟。四岁持续10分钟左右,五、六岁可持续20分钟左右。在孩子专心于某项活动时,不要随便打断他或用与他的活动不相干的事去干扰他。
3.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力是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适当的训练有助干孩子记忆力的提高,主要是从小养成把接受的信息系统化、概括化的习惯,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汽车,返回时请他带路。平时,应当培养孩子记住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事,还应该让孩子记住家里各种物品的固定存放处。在适当的时机,请他帮着取放一些他能拿得动的物品,这样就会很自然地进行了记忆训练,又培养了爱劳动、乐于做家长小帮手的习惯。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是儿童积累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虽说有限有耳就能看能听,但同时接触同样的事物、有的孩子在脑子里留下准确、完整、丰富、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却只有支离破碎甚至错误的印象。可见,观察力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首先要唤起孩子观察的兴趣,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可以在季节变换时带孩子去田野或公园,和他一起“找春天”、“找冬天”,观察天地、山水、动物、植物的变化;可以引导孩子对一些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牛、马、骡、驴的异同,鸡、鸭、鹅、雁的异同等。
其次,要教给孩子——些观察方法。如给孩子讲盲人摸象的故事,使他懂得从部分到整体或从整体到部分有步骤地观察;还可引导孩子对某种植物的播种、发芽、长大、开花、结籽过程做长期持续的观察。要启发孩子动脑筋,对观察的结果多问些为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谈他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还可以鼓励孩子用捏泥、画画等方式把观察过的事物表现出来。
5.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日常生活里就有很多机会和教材,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例如,给孩子洗澡时,可以让他说说水能干什么。从洗脸、洗手、洗衣服说到还能浇地、发电、、航运;还可以从园形的澡盆说起,让孩子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园形的,碗口、瓶盖、风扇、车轮、太阳、眼睛里的黑珠、生病时吃的药等,这样家长说一种物质或一种特性,让孩子说这种物质的用途或列举出具有这样特性的东西,鼓励他说得越多越好,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锻炼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孩子一起仰望天空中变幻的云朵,俯视月光下摇曳的树影,说说它们像什么,甚至编段小故事,一定会妙趣横生,丰富了孩子的思想,还能激发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卖个关子”,让他自己给故事编题目或编结尾,有助于发展孩子综合概括推理能力。给孩子提供玩泥、沙、水的条件,他们将尽情领略这些物质千变万化的奇妙。也可给孩子买些积木、插塑、魔方类的玩具,或不花钱用筷于、火柴棍、硬纸板剪的几何图块都可以让孩子拼搭摆弄,发挥他的创造才能,享受创造的乐趣。猜谜、下棋等也都有趣有益。
6.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也是孩子适应人类社会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怎样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呢?首先,要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成人在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说话,还可以给孩子念儿歌,看图讲述,帮助他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用具以及常见的小动物等等。第二,孩子学说话.主要是通过模仿,尤其是模仿父母的语言。因此.父母对孩子讲话,要讲完整的、语法正确的句子,而不是单字式短句,最好说普通话。第三,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话,不要讥笑或责备孩子说错话,不要在孩子说话时打岔。孩子说的话,一定要他独立地表达,不要代替他说话。第四,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与用词,而不去重复、模仿。第五,经常教孩子说朗朗上口的儿歌或小诗,让孩子多掌握优美、形象的词汇。第六,平时要注意多带孩子出去玩,引导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语言内容.鼓励他们讲述所见所闻,大胆使用新的词汇。
7.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可以理解为除智力因家以外的人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等。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成就,往往和他的智力水平高低不完全成正比。智力发展水平高的人成就不一定就高,决定人的成就高低的最明显的原因是意志品质的不同,与人自信心、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关于超常儿童的研究也表明,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坚持性、目的性和进取心。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虽然本身不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但是它们却制约着人的智力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提高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些困难与挫折。
所以,我们在早期智力开发,促进智力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良好的意志、性格、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莫以为孩子聪明就行,别的方面差一点没关系。要想孩子将来成“龙”或“凤”,必须从小重视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