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每个家庭欢乐的源泉,当宝宝开始走路的时候家长们往往是担心害怕的,就担心自己的宝宝在走路的过程当中摔着了,专家表示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宝宝开始走路需要知道什么?关于骨骼的问题:
宝宝开始走路时关于骨骼的一些问题,很多宝宝在开始走路的时候会有踮着脚走路的习惯,那么这到底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呢?妇产专家表示:父母在宝宝开始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走路习惯,如果有踮着脚尖走路的话,有时又会恢复正常状态,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没必要太担心,这是因为宝宝大概是在三岁以后他的运动协调能力才会发育成熟,因此在这个之前走路不稳都没必要担心!
许多家长在宝宝开始走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宝宝会出现意外,比如扭伤、摔倒等等,又加上宝宝在这个阶段一般都不会表达自己的状况,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比如宝宝在走路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一拐一拐的情况,或是在床上踢踢脚,看看能不能踢好,也可以压压宝宝的脚,看看他是否有痛感!
宝宝开始走路需要知道什么?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