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骄阳暴晒和骤雨的天气往往会交替出现。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各种机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更能诱发很多季节性疾病,中风就是夏季的高发病。据悉,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而气温的剧烈变化是中风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炎炎夏季,如何避免中风,对于年老的朋友,如何顺利度过炎夏,专家为老年朋友提出了几点建议。
夏季是脑中风高发期
夏季天气炎热,老人如果稍不注意,容易出现中风。近年来临床资料显示,夏季中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夏季中风的预防,对中老年人安全度夏就显得特别重要。
据悉,中风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简称”。因其发病大多数比较急剧,故又称“脑血管意外”,也叫做“脑卒中”。血中风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都可称为“脑梗塞”。但有一些缺血性中风的病人是由于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没有血栓也没有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塞。
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缺血,也可以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
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30%—40%,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
体内水分补充不足易发中风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有两个中风高峰期,一个是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还有一个就是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有资料显示,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
天热容易中风,医生解释,这是因为人体对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蒸发,气温在32℃以上时,每天人体大约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人体的这种反应虽然可以让体温随之降低,但对老年人相对脆弱的心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且在排汗时加速了血液循环,不仅可使血压升高,引起出血性脑中风,而且在体内水分补充不足时,也可能造成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另外,人体大量排汗时可能使有限的血液大量涌向皮肤,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进一步加剧缺血,从而诱发脑梗塞。在夏季,由于气温高,易出现情绪烦躁、血压波动,加之有部分人喜欢用空调,则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对此专家研究还发现,夏季易发生“热中风”,除了气温高的原因外,也是诱发中风的因素,当气压降到一定程度时,也很容易发生“热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