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续排卵学说 该学说认为连续不断的排卵可引起卵巢上皮损伤,继发引起上皮细胞的遗传学突变而诱发肿瘤。
2.促性腺激素学说 该学说认为长期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和局部性激素的作用可引起卵巢上皮增生和有丝分裂活性增强而诱发肿瘤。含乳痛敷料和滑石粉致癌假说有待证实。
3.家族和遗传学说 该学说临床观察发现,5%-10%卵巢癌妇女有家族史和遗传倾向,其发病年龄早于普通妇女人群10年。乳腺癌和卵巢癌相关基因BRCA1、BRCA2和林奇-Ⅱ综合征与卵巢癌相关,突变基因由父母携带和传递,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普通妇女人群中突变型BRCA1基因发生频率为1/4000,北欧犹太人发生频率较高。家族中有2位发生卵巢癌者,其绝经前女性亲属中BRCA1和BRCA2突变频率高达40%,但绝经后妇女频率较低。
突变型BRCA1基因携带者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为50%-85%和15%-45%。突变型BRCA2基因携带者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为50%-85%和10%-20%。男性突变型BRCA2基因携带者也易于发生前列腺癌、喉癌、胰腺癌和乳腺癌。
林奇-Ⅱ型综合征,即遗传性非息肉型结肠直肠癌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包括输尿管癌、肾癌、胰腺癌、小肠癌和胃癌)发生率。卵巢癌妇女基因突变也包括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PMS1和PMS2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