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有压榨和浸出两种生产工艺,国家规定要标注清楚。压榨法采用物理机械压力制取食用油,并用物理方法提炼,生产全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产品纯净不受污染,原汁原味口感佳,并且营养成份保留得更多,因而更安全健康,其中5S纯物理压榨工艺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制油工艺,有条件的家庭不妨多选择用先进压榨工艺生产的食用油。浸出法采用化学溶剂(六号轻汽油)浸泡油料取得食用油,并用化学提炼等方法提炼,生产过程频繁使用化学物质,食用油与轻汽油是相互混合的,食用油口味、营养都会发生改变。
看原料来源
国家规定食用油必须标注原料来源,即标明清楚其原料是非转基产品还是转基因产品,产品的原料产地在哪里?转基因产品是人为的产物,虽然价钱便宜,但食用后是否安全健康尚无定论,所以专家建议,老人、孩子、孕妇及体弱多病者最好不要选用转基因食品。非转基因食品是天然产品,虽然价钱比转基因产品贵些,但安全健康有保证,消费者可放心选用。产品的原料产地也是很重要的,如花生油的原料最好的就是产自山东的大花生。
看有无化学添加剂
食用油中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是有保质要求的。维E不单是一种高价值营养素,也是一种十分优良的天然抗氧化防腐剂,在油中起到保质保鲜的作用。有些食用油因为采用浸出法生产,精炼过多,油中的维生素E基本损失掉了,为延长食用油保质期,同时考虑到成本因素,大多数食用油选用化学合成的抗氧化防腐保鲜剂(如TBHQ等)。采用5S纯物理压榨工艺生产的花生油,油中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保留得较好,所以无需添加抗氧化剂就能有很长的保质期,并且能够彻底去除对人身体不利的黄曲霉素,更天然,更有营养,口味也更好。
缺啥再补啥,国人应多选低钠盐
盐是厨房中最常见的调味品。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最普通的盐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营养盐。
“营养盐其实全名叫营养强化盐,是添加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强化剂的食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缺啥补啥”是选择营养盐的主要方法,推荐中国人多选低钠盐。
血压高选低钠盐。低钠盐以碘盐为原料,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含有的钠离子较少,因此适合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人食用。健康人士也可以选择低钠盐,预防高血压。不过,低钠盐也最好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
贫血吃点铁强化营养盐。患缺铁性贫血的女性、儿童可以选择这类盐,调味的同时就可以补铁。
孩子孕妇吃锌强化营养盐。范志红指出,锌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有重要的作用。“一般靠均衡饮食就可以满足身体需要,但是身体迅速生长的儿童、妊娠期的妇女、素食者可能缺锌。”
硒强化营养盐保护心血管。硒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老化、保护心血管健康等作用。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饭量小的人,可以选择加硒盐。
有溃疡吃点核黄素盐。核黄素盐是加入了维生素B2的盐,患口腔溃疡的人,吃点核黄素盐可以改善这一情况。
最后,范志红提醒,营养盐一定要缺的时候再补,否则吃多了反而会有害。
鸡精与味精到底怎么选?
如今市场上的调味品越来越丰富,鸡精品牌也不少。很多人认为,味精是化学合成物质,不仅没什么营养,常吃还会对身体有害。鸡精则不同,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那么,这两种调味品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先来认识味精
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为有鲜味的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此外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
味精易溶于水,具有吸湿性,味道极为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为70℃-90℃。味精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较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变为焦谷氨酸钠,不显鲜味且有轻微毒性;在碱性或强酸性溶液中,沉淀或难于溶解,其鲜味也不明显甚至消失。
鸡精中含40%的味精
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形象地画着一只肥鸡,或者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其实,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
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鸟苷酸都是助鲜剂,也具有调味的功效,而且它们和谷氨酸钠结合,能让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更浓郁。至于鸡精中逼真的鸡肉味道,主要来自于鸡肉、鸡骨粉,它们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鸡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鸡精的“鸡味”变浓;淀粉的作用则是使鸡精呈颗粒状或粉状,一般来说,鸡精以颗粒状为主。
鸡精的成分由于比味精复杂,所含的营养也更全面一些。但和味精一样,鸡精在食物中只是作为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只占食物的千分之几,因此比较他们的营养价值意义不大。而且,据调查,发现市场上不同品牌的鸡精之间,蛋白质含量并不一样,这主要与它们的鸡肉粉或鸡骨粉含量有关,甚至有的产品号称“鸡精”,但却并不含有鸡的成分。
鸡精同样也怕高温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担心它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质。但实际上,在普通情况下,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只是不要将它加热到120℃以上,比如煎鱼、煎肉前先放味精腌制进味,否则其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失水变成焦谷氨酸钠,产生致癌物质,但一般情况下炒菜的温度都不会超过120℃。
而鸡精中同样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钠,因此它与味精一样,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不仅如此,鸡精中所含的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动物蛋白同样不耐高温,所以鸡精也应该在炒菜起锅前加入,不要放得太早。
选鸡精还是味精?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选择鸡精,这主要看烹饪对象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
如果您的烹饪对象、食物特征、风味比较突出,如肉、鱼等可以选择单一味精,只起到增鲜效果,特别是瘦肉的食品,肌苷酸含量比一般食品高,只需加一点单一鲜味的味精就可达到增鲜效果,这时如果加复合调味料可能有损本身食物的特殊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