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中学到健康知识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其中有很多成语蕴含着医学知识,读来不仅饶有风趣,增知益智,而且有益身心健康。
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说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下来,他将无处存身,因此整天忧心忡忡,食寝难安。后人用“杞人忧天”这句成语比喻小题大做,无根据的忧虑。
祖国医学认为,“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过分忧虑会损伤人的“正气”,容易让“外邪”入侵而生病。“悲、忧伤肺”,长期忧郁会导致“痰饮内聚,停蓄于肺”,出现长期咳嗽、气喘、畏寒等症状。“忧思伤脾”,忧伤的人往往食不甘味,饮食很少,致使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神经衰弱、营养不良、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溃疡病及月经不调等病。
当然,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忧愁、烦恼,对此,应该提倡遇事豁达大度,善于自我调节,自我解脱,切不可终日愁肠百结,耿耿于怀,更不要效法“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主人公。(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