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发布的《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人群对中医药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实际接触也不多。《报告》建议,要保持和扩大传统医药、疗法的影响力,应从大、中、小学教材抓起,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的中医药宣教。
据介绍,本次调查是伴随着“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进行的。每一站活动现场,专业的访问员都向群众发放《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问卷》。活动历时3年,走遍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主要城市、乡镇。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从回收的30余万份问卷中抽取10万余份进行了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民众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普遍较高,总体达到90%。在接受度方面,年龄越小,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呈现递减趋势。有31.1%的受访民众明确表示生病后希望选择中医作为首选治疗手段,23.2%的受访者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但在被访的17岁以下年龄段人群中,首选中医为治疗手段的比例仅为17.5%,这一比例在18岁~29岁年龄段升至19.8%。
《报告》认为,提高青少年人群对中医药的关注、认知与接受程度,必须重视此次调查反映出的两种现象,即部分受访者表示,大、中、小学的教材是他们获取中医药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民众对中医药的理解随学历的升高而深入。
《报告》据此建议,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传播最正确、最本源的中医药知识。具体来说,建议在语文教材中增加中医药相关文章,在英语教材中加入外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在历史教材中增加对中医药历史和文化的课程,在生物教材中增加相关中医药理论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了解中医药知识。
|